国内信息网_国内资讯网 - 收集互联网各类热门信息网站,提供便民发帖,本地生活服务等!

国内信息网_国内资讯网

当前位置: 国内信息网_国内资讯网 > 河南 > 郑州 > 公募基金、银行积极布局!首批产品即将上架

公募基金、银行积极布局!首批产品即将上架

(原标题:公募基金、银行积极布局!首批产品即将上架)

粤港澳大湾区居民个人跨境投资的新通道即将正式揭开帷幕。

最快10月中,跨境理财通的首批投资理财产品将正式上线,为香港、澳门两个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内9市居民提供全新跨境资产配置通道。

跨境理财通分为“北向通”和“南向通”。其中,“北向通”指港澳投资者在大湾区内地代销银行开立个人投资账户,购买内地代销银行销售的投资产品;“南向通”指大湾区内地投资者在港澳销售银行开立个人投资账户,购买港澳销售银行销售的投资产品。

中国基金报记者了解到,粤港两地多家公募基金和代销银行已经为跨境理财通业务做好准备,预计开通初期将推出数百款不同风险等级的理财、基金及外币定存产品。

内地公募争相布局

公募基金是跨境理财通重要的投资品种之一,大湾区的多家内地基金公司纷纷布局产品迎接港澳投资者。

融通基金早已启动了跨境理财通“北向通”投资产品的布局。“我们已经有大批现成的产品在代销银行的货架上了。”融通基金国际业务部副总监陈瀛表示,“北向通’的投资产品范围包括经内地公募基金管理人和内地代销银行评定为R1至R3风险等级的公募基金。融通90%以上的公募基金产品都符合要求。“大部分与我们合作的代销银行都上架了这些产品。未来我们会在零售条线加大湾区9个城市的各个合作银行持续营销。”

平安基金表示,公司已经与外方股东、部分境内代销银行以及港澳合作银行进行初步沟通,梳理了符合要求的优势产品线及产品类型。“拟优先筛选出固定收益类绩优基金推介上架,并积极探讨港澳销售渠道的合作模式,期望借成熟的渠道资源打开港澳市场,积累客户基础。未来,在条件成熟时,将针对港澳渠道特点,境外市场环境及客户偏好开发设计新产品,布局新的业务条线。”

根据毕马威对香港私人财富管理公会成员调查,港澳投资者目前主要聚焦在低利率环境中提高收益、在经济衰退环境中寻找创造价值的机会等方面。

基于此,基金公司认为风格稳健、追求绝对收益的公募产品更契合港澳投资者在低利率环境下追求资产保值增值的需求。稳健风格的纯债基金、攻守兼备的“固收+”基金等产品,有望受到港澳投资者的青睐。

内地基金公司布局跨境理财通业务也面临不少挑战。陈瀛认为,挑战主要在产品的宣传和营销方面,“因为国内的产品要销售给香港、澳门的客户,这就必须遵守当地的宣传和营销方面的合规,这与内地存在较大的差异。”

平安基金则表示主要的挑战在于大湾区金融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联通”两个方面。具体来说,一方面是三地银行系统对接风险。三地投资者可通过当地银行购买对方银行销售的合资格投资产品。这样,三地银行会在账户基础、客户信息传递、业务系统对接、资金划转、网点布局等硬件设施上进行对接。对于线上协助所需的基础设施要求较高,系统开发改造面临技术、监管及制度流程的限制及挑战。另一方面,在营销服务、业务规则、投诉处理等运行规则上实现衔接的挑战。为最大限度地提高“跨境理财通”业务办理效率,规则支持线上签约、代理见证开户、线上风险测评、远程购买产品等全流程远程办理,但业务实施细则还未正式出台,这对三地银行优化现有的业务流程提出更高要求。

不过,相比挑战,基金公司更看好跨境理财通带来的机遇。平安基金表示:“大湾区整个区域是我国对外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广东9个城市无论是GDP年均复合增长率,还是富裕家庭总数占比,都位居全国前列。另据德勤测算,整个大湾区(含港澳地区)年度储蓄总额以及可投资资产总额也位列全球前列,是全球最富有大都市带之一。区域内居民财富积累较厚,高净值客户对金融资产的全球化、多元化配置具有较强诉求,因此零售客户资产管理行业还有较大的可挖掘空间,是基金行业新的发展机遇。”

香港逾200只合资格基金

早在9月跨境理财通正式公布试点实施细则前,香港基金业就已经在积极筹备。

香港投资基金公会(下称“基金公会”)的数据显示,过去两年半时间里,提供人民币类别的香港基金数量增加了104只,截至今年6月底,共有295只基金提供人民币类别。

随着试点细则的落地,基金业也开始加快布局。基金公会行政总裁黄王慈明透露,香港的基金公司现在正积极与分销银行紧密沟通,确保能在计划框架容许的范围內提供合适的基金产品或服务,同时也在研究需要增加哪些符合中低风险要求的产品,并商议如何做好投资者教育以及产品售前和售后服务安排。

华夏香港负责人表示,已经挑选了符合理财通第一阶段产品要求的基金,向香港本地银行机构进行推荐,并已加入其理财通产品池中。同时针对业务特点、营销计划等也做了专门的培训和团队讨论。未来还会充分考虑内地投资者的投资习惯、投资特性,有针对性地推出相应的产品。

瑞银资管表示,目前已有三只专为跨境理财通而设的香港注册基金——瑞银亚洲股债基金、瑞银亚洲收益债券基金及瑞银环球收益债券基金,目前正与10多家分销合作伙伴密切合作,未来将会推出新产品和落实更多分销合作伙伴。

“大湾区拥有超过7000万人口,当中也包括占全国1/5以上的高净值家庭。跨境理财通为基金经理及其分销商带来了机遇,扩大其投资者基础。”景顺大中华、东南亚及韩国区行政总裁潘新江表示,景顺密切关注大湾区投资者对中低风险产品的需求规模及其竞争力,相信跨境理财通会给景顺带来机会,加强和深化其与分销商的联系,同时有望带来更多满足不同客户需求的产品。

摩根资产管理香港业务总监吴家俐表示,摩根资产管理自去年就已经在为理财通做积极筹备,与分销银行伙伴在产品设计和分销方案方面紧密合作,目前旗下有30只香港注册的基金,其中部分符合理财通资格。

根据试点细则,跨境理财通运行初期,南向通的合资格理财产品包括投资产品及存款。投资产品包括经销售产品的香港银行评定为低风险至中风险及非复杂的产品,以及在香港特区注册成立并经香港证监会认可的基金及债券。存款则包括人民币、港元和外币。

目前在香港注册的基金产品约有600只,其中约200至300只可于理财通下出售。黄王慈明表示,理财通计划初期只允许提供中低风险的基金,且必须于香港注册,产品种类受到限制,希望未来2.0阶段能够允许提供不同风险等级的产品,并能逐步纳入在香港以外地区注册的基金产品,深化市场竞争,令投资者更为受益。

产品之外,由于产品种类和投资者需求的不同,参与理财通的基金产品在投资者教育和营销策略上也需要做更多准备。例如香港不存在基金的公开业绩榜单,不同平台对基金的划分标准不同;基金产品的类型也有较大区别,香港市场由于不存在刚性兑付的概念,货币基金一律采用市值法估值,因此投资香港的货币基金撇开收益高低不谈,首先是可能出现负收益的情况。

华夏香港负责人表示,投资者需要更关注投资产品本身的特点,包括投资范围,投资策略和历史业绩以及和市场环境的匹配等,而非简单地以预期收益率来衡量产品。

超百种理财产品

作为跨境理财通的销售前线,香港银行业的热情更为高涨。

香港特区金管局副总裁阮国恒透露,已有20间银行申请参与跨境理财通,其中18间申请南北双向业务,2间主攻南向通业务。这些银行提供超过100种投资基金产品,超过200种债券投资产品,并提供监管允许的11个币种的存款产品。

中银香港总裁孙煜表示,跨境理财通是大湾区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的新突破,中银香港已经积极做好准备工作,争取早日获得监管机构同意推出跨境理财通服务。

据了解,中银香港将为南向通客户提供超过100种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包括基金、债券、存款等,包括全球资产管理公司的多元化环球资产配置基金,以及港元、美元等逾10种主要货币服务。

汇丰银行联席行政总裁廖宜建透露,该行在设施、产品等方面已全面准备就绪,目前在大湾区有超过5000名零售银行职员,将提供超过100种中低风险的理财产品。恒生银行也表示,已经选定内地合作银行,并优化线上线下服务渠道,计划为南向通客户提供超过140种投资不同资产和市场的基金、债券及外币存款产品。

花旗银行香港总裁及总经理林智刚表示,花旗香港将与一家内地的伙伴银行合作,为南向通客户提供超过100种中低风险类型的财富管理产品,同时,为配合整体财富管理业务的发展,还计划在2025年底前在香港增聘超过1000名员工。

长期以来,内地和港澳地区存在着客户端和产品端不匹配的情况,境内客户端的数量和资金量远超港澳地区,但理财和公募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投资策略上的本质创新;港澳地区的资产管理人,可以发行投资范围更宽泛、投资策略更灵活的理财或基金产品,但本地市场的容量却相对较小。

“大湾区跨境理财通的业务可以有效地对接两地的优质资源,实现共赢的局面,相信理财通对于两地投资人都是非常具备吸引力的渠道。”华夏香港负责人坦言,同时,理财通的也能促进两地监管的协调,为未来内地金融市场进一步双向开放奠定稳健基础,并有助于搭建人民币跨境交收系统,积累资本项下交易的经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

跨境理财通的优势

在跨境理财通之前,内地和香港之间已经开展了基金互认计划,符合条件的基金可以在对方市场销售。不过,自2015年7月1日开始实施以来,基金互认“南冷北热”的情况十分明显。国家外汇局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内地基金香港发行的销售资金累计净汇入达6.6亿元(人民币,下同),远低于香港基金境内发行销售资金累计净汇出的150.6亿元。

多位受访业内人士认为,跨境理财通业务将改善“南冷北热”局面。

黄王慈明表示,基金互认计划规定严格。例如,50/50比例的规定,要求基金在香港募集到1000万,在内地最多也只可募集1000万;由于两地市场规模有极大差异,这项规定带来很大的制约。同时,基金互认计划不允许委托投资管理,令不少全球基金公司却步。此外,在“基金互认”下,产品即使已获香港证监会认可,仍需再由内地监管机构审批,复杂的流程让产品推出的时间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汲取中港基金互认计划的经验,跨境理财通有了很大的改善。

陈瀛也表示,与基金互认受到监管单独审批及基金规模比例规定等要求相比,跨境理财通产品的销售和购买都更为便利,产品可以直接出现在内地代销银行的货架上,客户可以直接在香港、澳门申购;同时,跨境理财通的产品范围非常广,投资者参与的热度肯定与基金互认不同。

博时国际认为,基金互认机制中“南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中资机构的产品在香港渠道上架较为困难,香港的本地银行,特别是外资银行对互认基金的认知较少,与中资基金公司的合作较少,推动相关产品的上架较为困难;二是中资基金公司在香港零售市场的品牌影响力还有待增强,这导致虽然南下互认的都是各个公司的旗舰产品,但实际的销售效果并不佳。”

造成基金互认机制呈现“南冷北热”的局面的不利因素在跨境理财通的生态中有所改善。不仅不会出现“南冷北热”,博时国际还认为“跨境理财通初期可能是北向通更为活跃”。一是内地的中低风险理财产品性价比更高,港澳居民最追捧的内地投资品为一般性存款、相对高息的资管产品,其核心在于境内外利差。在中低风险领域,境内的资管产品,特别是理财可以弥补港澳类似产品的缺失。与此相反,港澳资管产品的核心优势在于投资范围更广泛,杠杆及各类衍生金融工具使用程度更高,这有待于跨境理财通的进一步扩容。二是港澳的人口结构相较内地9市老龄化程度更高。中老年人口的理财需求是港澳理财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需求更偏向退休储蓄,投资风格天然保守,这与理财通初期的产品更为匹配,而内地9市尚处于人口净流入的阶段,风险偏好更高。

业内人士进一步指出,跨境理财通与基金互认是不同的互联互通机制,二者各具特色、相互补充。

华夏香港负责人指出,第一,两者在销售对象上有所区分。基金互认理论上面向所有投资者,包括机构和个人,但实际上部分基金的客户群上向机构投资者倾斜。理财通主要针对个人投资者,且有个人额度上限。第二,产品范围有所不同。基金互认并不对基金的风险等级进行限制,而理财通目前只纳入了中低风险产品。第三,可购买的份额不同。基金互认产品一般会采取单独设立份额的形式供当地投资者认购,而理财通则预计是让投资者认购现有份额。“总体来说,二者在销售端、产品端的侧重点上有所不同,未来将成为跨境产品渠道的互补。”

博时国际解释指:“基金互认是产品跨境,互认产品得到了对方监管机构的审批或认可,与当地的公募基金具有相同的地位。因此互认基金可以在当地主动销售、全地域全渠道销售。跨境理财通是资金跨境,到对方销售银行渠道购买资管产品,产品没有得到本地监管的认可,因此只能在线上渠道对相关产品进行咨询、解释,不能前往对方市场进行实质性销售,且也仅限于银行渠道。但是跨境理财通对适格产品的门槛相对降低,主要靠对方销售银行进行精选,在产品准入与成本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 上一篇:没有了
  • 下一篇:没有了
你还可能关注到的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电脑技术网的观点或立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