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预测,到2025年,我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将超过11.5万亿元。在这一背景下,胶原蛋白行业凭借其独特的生物活性和广泛的应用前景,逐渐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在胶原蛋白这一快速发展的市场中,近日,有相关业内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针对当前医用生物材料进口价格高昂的现状,本土企业需要通过提升标准、优化品质,加快国产升级步伐。
目前在行业内,布局胶原蛋白这一赛道的企业主要包括巨子生物、锦波生物、神冠集团等。有券商医药行业分析师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年来胶原蛋白产品的市场规模一直保持较高的增速,以巨子生物为代表的一大批医美公司接连冲击上市,华熙生物、锦波生物、神冠集团等接连入局进军胶原蛋白产业,一系列的市场动态可以看出,胶原蛋白的市场有巨大的增长空间,业界都想抓住这块蛋糕。
“从已上市企业的招股书来看,胶原蛋白企业募集资金主要用于研发投资、扩展产品组合和生产能力、全渠道销售及经销网络等,这对同一赛道的其他企业会形成一定的进入壁垒。考虑到活性、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重组蛋白成为未来的竞争方向。而重组胶原蛋白对于参数控制、纯化工艺、临床应用等方面都有较高的技术和研发投入要求,所以研发实力强、有核心技术且资金相对充足的企业更可能胜出。”上述分析师称。
信达证券分析指出,消费医疗及严肃医疗领域对胶原蛋白的制备技术要求更高,具备技术实力和产业优势的企业可以构筑竞争壁垒,进而打开成长空间。
胶原蛋白成“蓝海”市场
胶原蛋白作为人体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具有修复皮肤屏障、刺激细胞再生、提供结构支持等作用,在下游功效性护肤、医用敷料、肌肤焕活、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中应用广泛。我国胶原蛋白行业增速高、盈利能力强,具有一定的研发和营销壁垒,吸引了不少知名资本参投行业内的公司,而相关公司如创尔生物、锦波生物也于此前申请上市。随后2022年5月,重组胶原蛋白护肤品龙头巨子生物亦计划港股IPO。
万联证券分析指出,在颜值时代下,胶原蛋白行业下游敏感肌护肤、医美等市场快速发展,受益于胶原蛋白技术的突破,未来基于胶原蛋白产品的市场渗透率预计将进一步提高,看好胶原蛋白行业的发展,建议关注产品管线丰富、注重研发投入、具备生产优势和医生背书的胶原蛋白护肤龙头公司。
为何胶原蛋白站上新风口,迎来新一轮发展浪潮?首先,政策端的贡献较为突出。近年来,胶原蛋白政策端的不断发力,《重组胶原蛋白生物材料命名指导原则》《重组胶原蛋白类医疗产品分类界定原则》于2021年先后出台,规范了重组胶原蛋白类医疗产品管理属性和管理类别判定。此后,2022年,《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立项,强调要鼓励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新型生物材料研发创新,推动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
除国家政策支持外,胶原蛋白也被认为应用场景广阔。目前,胶原蛋白被广泛应用于生物支架材料、化妆品、食品和医疗器械等领域。根据YH市场研究报告,全球胶原蛋白市场销售额在2023年达到了126亿元,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183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5.5%。
信达证券分析指出,胶原蛋白具备的高拉伸强度、生物降解性能、低抗原活性、低刺激性等特征,不仅是护肤品、医美产品、保健品的理想生物活性成分,还在止血、烧伤等严肃医疗领域有着关键性的应用。
另据了解,胶原蛋白是一种生物高分子,是动物结缔组织中的主要成分,是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占全身总蛋白质总量的20%~30%。又因为其三螺旋结构,胶原蛋白在人体内,具有亲水性、稳定性和良好的细胞粘附力等特点。近年来,胶原蛋白以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促进细胞生长和组织修复等特点成为受损人体的医用“新材料”。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在华经产业研究院看来,胶原蛋白行业有望成为中国生物材料领域的重要支柱之一。另据东莞证券预测,随着胶原蛋白终端产品应用范围持续拓宽,我国胶原蛋白行业迎来蓝海市场,尤其是在护肤和医美等领域,产品溢价高、规模化的公司逐渐增加。
本土企业竞相入局
胶原蛋白是皮肤护理产品的重要成分,而重组胶原蛋白凭借其生物活性及相容性更高、免疫原性更低等优势,在下游功效性护肤品、医用敷料、肌肤焕活、生物医用材料市场的应用更加广泛。
根据公开数据,2017—2021年,我国功效性护肤品行业规模CAGR达23.4%,其中基于重组胶原蛋白的功效性护肤品市场规模CAGR为52.8%;2017—2021年,我国医用敷料市场规模CAGR达到40.0%,其中,基于重组胶原蛋白的医用敷料的市场规模CAGR高达92.2%;2017—2021年,国内基于胶原蛋白的生物医用材料市场的规模CAGR达33.5%,重组胶原蛋白是用于植入型医疗器械的理想生物活性成分。
基于重组胶原蛋白的产品需求快速膨胀,重组胶原蛋白的渗透率也在不断提高。也是在胶原蛋白行业这片蓝海中,广西神冠胶原生物集团有限公司总裁沙俊奇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指出,根据市场观察,目前胶原蛋白医用生物材料存在进口产品价格昂贵的局面,本土企业需要用标准更高、品质更好的产品加速实现国产替代。
一直以来,用于注射填充的胶原蛋白和玻尿酸有一个很大的不同点,在于胶原蛋白是一种生物原料,价格昂贵且存在安全性问题,要实现大规模商业化对技术要求很高。而在过去的技术水平下,能够在保证无病毒传染等安全性问题的情况下提取动物源胶原蛋白的厂商少之又少,价格又昂贵,不论是从供给端还是需求端的角度都是受到限制的。
面对这一挑战,本土企业需要积极投入技术创新,以期在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沙俊奇介绍,目前国内企业从牛皮提取的胶原蛋白材料,分子构成与人体最为相近、不易排斥,而且通过美国FDA旗下检测机构及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检测。据检测结果,通过独有专利技术提取的医用胶原蛋白内毒素含量仅为0.01EU/ml,大大优于美国FDA标准的0.5EU/ml。
放眼国内胶原蛋白企业,巨子生物、锦波生物、神冠集团等手握技术优势的企业,或研发加码或转型步伐加速。其中,巨子生物拥有重组胶原蛋白核心研发技术,研发功效性护肤品、医用敷料和保健食品;锦波生物的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产品已在妇科、泌尿科、皮肤科、外科等领域开展应用研究,多个临床项目正在进展中;神冠集团是全球前三大胶原蛋白肠衣制造商之一,加速推进以胶原蛋白为主体,胶原蛋白食品、胶原蛋白护肤品、胶原蛋白医用生物材料组成的“一体三翼”为架构的发展格局。
“一众企业的入局,一方面,推动了国产品牌认知度提高了,加上从核心原料、研发技术到生产等全流程的自给自足,打开了国产品牌未来市场空间的想象;另一方面,伴随多家企业陆续取得了重组医疗蛋白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可以看到胶原蛋白赛道的竞争也在加剧。”上述分析师说。
如何破局产业瓶颈?
在多家企业加大布局力度之际,行业竞争程度也逐渐走高。
据华经产业研究院报告,胶原蛋白行业的竞争呈现出多元化、激烈化的特点。国内外品牌竞争激烈。例如,目前来看,在医美注射填充领域,胶原蛋白产品单价很高,且以进口产品为主,本土企业涉足这一领域且有获批产品的较少、单价高。对此现象,上述分析师也指出,医美领域的胶原蛋白产品主要分为动物源胶原蛋白和重组胶原蛋白。前者对于本土企业来说,原料供应是问题,无法做到量产完成规模化收益;后者的原料简单,但是受到生物合成技术限制,目前只有重组人源化胶原蛋白和重组类胶原蛋白两类产品获批,产品稳定性等难题也需要解决。
这几年,玻尿酸站在风口之上,以胶原蛋白为代表的“再生材料”也继续受到关注,推动了巨子生物、创尔生物、锦波生物等接连递表,华熙生物更是收购益而康入局。但也有不少业内人士对胶原蛋白复制玻尿酸“走红”路径存在疑虑。
对此疑问,也有药企高管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直言,胶原蛋白针剂和玻尿酸有相似特性,因此产品具有一定的替代性。但如果想要复制玻尿酸的走红,前提是降价。
“目前玻尿酸的价格已经下滑,而胶原蛋白产品受到上游原料和技术限制,价格居高不下。未来如果突破量产考验获得规模经济,价格下来后在市场上会有优势。”上述药企高管明确,除了价格问题,目前市场上的胶原蛋白产品在功效、提取工艺等方面概念多,容易混淆,这给很多不良商家有了偷换概念、虚假宣传的空间。
“产品到底是属于胶原蛋白还是胶原肽、成分是否来源于动物皮,很多关键信息都没有明确告知消费者,甚至有商家用普通保健品食品来冒充胶原蛋白产品,然后虚假宣传产品功效。”该高管强调,胶原蛋白市场想要实现良性发展,这些市场乱象都需要优先解决。
从长远的视角来看,随着行业参与者越来越多,胶原蛋白功能性护肤品和胶原蛋白医用敷料领域的竞争或将加剧,市场乱象也将出现。这也意味着,未来企业若想打开更广阔的成长空间,或许需要向严肃医疗、医美等技术难度更高的领域迈进,与此同时,加强市场规范较为关键,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出现。
【特别声明:部分文字及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和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其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版权或来源标注有误,请及时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迅速处理,谢谢!】